書名:行李箱男孩 The Boy in the Suitcase
作者:琳恩‧卡波布 Lene Kaaberbol、安奈特‧婓瑞斯 Agnete Friis
譯者:顏湘如
出版社:馬可孛羅
叢書系列:Echo
出版日期:2013年01月05日初版
語言:繁體中文
裝訂:15*21cm平裝320頁
ISBN:9789866319570
內容簡介:
一個慘無人道的綁架案件,發生在三個毫無交集的家庭裡
行李箱內有個男孩:全身赤裸,一頭金髮,相當瘦小,約莫三歲大。
他是生是死?在大人手裡承受了什麼樣的折磨?
星期六,尋常的立陶宛早晨。西濟妲帶著三歲的兒子米卡斯到幼稚園的遊戲場玩耍。忽然間米卡斯跳起來跑向一位年輕女子。當她抓住兒子,米卡斯臉上已經沾滿了巧克力。那是西濟妲記得的最後一件事──等她從腦震盪的劇痛中醒來,米卡斯已經不見了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427157824012085/
http://www.kingstone.com.tw/book/book_page.asp?kmcode=2018740753009&lid=search&actid=wise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571515
艾蜜莉的心得分享:
這是需要讀者自己組合的故事,又是一個擁有堅毅、韌性的女主角,應該說裏面的女人都勇敢得讓人敬佩,而壞人卻有讓人覺得可憐的點(一點點)。
首先登場的是丹麥紅十字會的志工護士妮娜,被自己朋友卡琳所托付的行李箱裏的景象給嚇到了,裏面竟然有個三歲大的小男孩,誰會把小男孩放在行李箱裏,而她的朋友又為了什麼要把這陌生的異國生命交代給她,她又能為他做什麼?她知道如果報警,這小男孩會被送到社福機關或是難民營,有可能會再度成為失蹤人口,後來卡琳還死了,妮娜該如何選擇?報警還是自己幫忙找到男孩的家人,而她的先生已經非常不能忍受她經常拋家棄子,常常忘了家人的安危,只為了對別人伸出援手;在外是個英雄的人,家人卻是受害者,有時候真的讓人覺得很荒謬,但是一個人又怎麼能兼顧所有,只能說有些事,就是妮娜人生的使命,逃也逃不了的!
富商楊恩•馬卡爾,一個我不知道該說什麼的人,他為了家人而做出錯誤的決定,導致無法控制後來的發展(其實就算是按照他的想法,也是個非常殘忍的方式),讓幾個家庭差點都毀了,還讓他的秘書死於非命,被殘忍的殺害,當初他有別的選擇嗎?在一段居住地點選擇的敘述,可以看出他對於家族緊密相連的渴望,妻子的娘家家人關係健全,讓他直想與之為鄰,可惜妻子執拗不肯妥協,只好居住在感覺落單了的懸崖邊上瑞典流行的現代化屋子(當地人稱為堡壘),如果沒有前面的一段,我們絕對會對他下一個極差的評價,雖然評價也沒好過,只是有點同情他的遭遇。
尤查斯知道自己的暴怒既是弱點也是力量。作體能訓練時,偶爾可以利用這股怒氣擰乾儲存在體內的最後一點精力。
還有些時候,憤怒會幫助他去做他不太想做的事。它始終都在,就淺藏在表面底下,是他在必要時能夠求助的一股隱藏力量。…………。但釋放這力量也很危險,因為這也意味著失控。一旦啟動便不一定停得下來,…………若是再不小心,可能有一天會因暴怒而喪命。
↑暴力的尤查斯爆發之後,真是可怕啊!
無法擁有一個完整的家的人,渴望擁有;擁有一個完整的家的人只為別人卻無法珍惜,這是這個故事的某種極端。
作者整部安排的節奏,其實是相當緩慢,每個重要的角色都在賣力的呈現內心戲(內心的焦慮),一方面各人在此事件上摸不著頭緒的時間很久,卻充分讓我們關注到各角色的內心與生活環境,如果以故事的情節,你會以為大家都在等待時間過去,讓時間來說明一切,當然西濟妲是非常積極的在查尋兒子米卡斯的下落,她已經不能再承受失去他了;當感受到兇手已經怒不可遏到快要殺人家全家時,這樣的氛圍才真的讓讀者相當緊張,眾人到底會遭受到什麼樣的危難?
對於那些寧願用不合法的買賣方式,來獲得小孩(嬰兒)的人,是很難理解的行為,但這又是個古今中外常有的事實,孩童成了貨物,連身體器官也成了貨物,那麼人到底還有什麼尊嚴可言;在很多需要求生存人的眼中,尊嚴成了虛無,而那些志工又能救得了多少人,就算看不過去家暴受害者又回到原點,他們也只能提供那些人暫避難與療傷場所;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,都有自己的一番說詞,我們無法理解別人的處境而產生的作法,但我們可以從中間了解生命有很多無奈的事情,不過,壞人自私的理由,無法說服別人認同,因為自己的私利而任意剝奪別人的生命都是需要受到譴責的。
有陽光就會有陰影,
有光明就會有黑暗,
黑暗之中如何看到光明,
誰是黑暗之中的光明希望?
很多時候,我們只能自求多福!